課程介紹 認識咖啡知識 手沖咖啡器具介紹 | 1. 探索咖啡歷史、文化起源與發展 人們怎樣開始喝咖啡,咖啡又是如何從衣索比亞流傳至世界各地,深入淺出介紹咖啡歷史的脈絡與地理的軌跡。 2. 看懂咖啡菜單--咖啡包裝說明 從咖啡豆的名字找到他的履歷,講究咖啡的品種、產地的風土、產製的手法、烘培的程度….等 3. 認識手沖咖啡,必備器材與沖煮變因說明;如何挑選器材,使用習慣分析。 4. 示範沖煮與品嚐手沖咖啡。 |
認識非洲產區咖啡 | 1. 咖啡主要三大產區風味認識,跟隨咖啡豆的旅程,從咖啡豆到一杯咖啡。 2. 主要後製處理法介紹 日曬處理法、水洗處理法、蜜處理法.… 3. 衣索比亞、肯亞咖啡風味比較及分析,講師示範與學員實際操作、分組練習(4~6人)與討論。 4. 咖啡產區小故事分享。 |
咖啡沖煮變數探討I (水溫、濾杯) | 1. 講師示範說明手沖咖啡沖煮心法與學員實際演練。 2. 沖煮水溫對手沖咖啡風味影響探討,實際分組演練並品嚐風味討論。 3. 沖煮濾杯設計要點與差異介紹 錐形濾杯、梯形濾杯、蛋糕濾杯, 濾杯與濾紙材質介紹與挑選建議分析。 |
認識亞洲產區咖啡 | 1. 咖啡x 環境永續x社會責任 咖啡農平均一天所得,不到1杯市售咖的40分之1,遠低於聯合國訂出的貧窮線,農民為擴大種植面積,大量砍伐雨林,造成生態浩劫,聊聊我們可以做些甚麼? 2. 雨林咖啡與公平交易 咖啡的價格受制於期貨市場來決定,小農沒有議價的自由,讓我們來談談生豆貿易的過程,了解咖啡農的無奈。 3. 印尼、台灣咖啡風味比較及分析,學員實際操作、分組練習與討論。 4. 關於曼特寧的產區小故事。 |
咖啡沖煮變數探討II (研磨粗細、烘培度) | 1. 咖啡烘焙度差異對咖啡風味影響探討,分組實測;不同烘培度沖煮手法與風味解析。 2. 咖啡豆的研磨方式與咖啡粉粗細的選擇,沖煮手法與風味解析。 3. 家用磨豆機介紹與使用 不同型態刀盤特點與研磨出咖啡粉之差異,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磨豆機。 |
社大週 | 本週為共同課程,並非停課,請師生到校參加社大主題性講座活動。 |
認識美洲產區咖啡 | 1. 精品咖啡介紹 這個名詞在四十幾年前被提出而被廣泛探討,讓我們了解如何鑑定一個好的咖啡豆,而好豆子也有身價不凡的血統。 2. 品嚐冷萃咖啡 冷萃咖啡的大流行,是在這二十年間,透過幾個全球性的商業咖啡品牌推動,帶起這個風潮,品嚐一下冷萃精品的風味。 3. 巴拿馬、多明尼加咖啡風味比較及分析,學員實際操作、分組練習與討論。 4. 藝伎流浪傳奇故事與分級。 |
咖啡沖煮變數探討III (時間、濃度) | 1. 沖煮咖啡時間差異與粉水比對咖啡風味影響探討,分組實測;不同粉量沖煮手法與風味解析。 2. 法式濾壓壺介紹 沖煮原理、器具介紹、示範與步驟解說。 3. 耳掛包咖啡沖煮訣竅 辦公室與外出時的解決方案,教你如何用耳掛包沖煮出美味的咖啡。 |
咖啡風味評鑑 與杯測實作 | 1. 運用感官品嚐咖啡(嗅覺、味覺) 如何品飲? 杯測禮儀與評分項目介紹。 2. 了解如何評比杯測咖啡風味 運用簡易杯測法找到喜愛的咖啡風味,如何判斷咖啡的狀態,依據自己感受去調整沖煮技法與細節。 3. 咖啡風味輪介紹 實際操作杯測流程,運用風味輪描述自身感受到的風味,並學員間進行交流分享。 |
冰咖啡製作 | 1. 學習製作冰咖啡 濾布冰咖啡製作並運用冰咖啡製作風味冰咖啡,由講師示範及品嚐。 冰滴咖啡器具認識,操作示範及品嘗。 2. 法蘭絨濾布介紹 沖煮原理、器具介紹、清潔與保存示範解說。 |
虹吸壺咖啡介紹與操作 | 1. 虹吸壺咖啡沖煮原理、器具介紹、講師示範與步驟解說。體驗70年代咖啡風華,藉由咖啡穿梭時空,不同咖啡文化背景巡禮。 2. 學員實際操作、分組練習與討論。 3. 器具清潔步驟與注意事項。 |
花式熱咖啡調製 | 1. 運用虹吸式咖啡做出不同的變化,製作出咖啡廳的風味咖啡。 2. 花式咖啡介紹,講師示範與材料解說。 3. 學員分組練習,實際操作。 |
咖啡廳實務體驗 | 1. 以咖啡廳模式體驗製作咖啡與甜點 咖啡館作業流程實務分享,學員分組進行奉咖啡體驗。 2. 享受咖啡的美好與咖啡經驗分享 在輕鬆的氣氛中,學員彼此分享交流。 3. 沖煮成果討論與調整。 |